1.数据库范式了解吗?

数据库范式有 3 种:

  • 1NF(第一范式):属性不可再分。

  • 2NF(第二范式):1NF 的基础之上,消除了非主属性对于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 3NF(第三范式):3NF 在 2NF 的基础之上,消除了非主属性对于码的传递函数依赖 。

2.事务的ACID特性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是最小的执行单位,不允许分割。事务的原子性确保动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完全不起作用;

  • 一致性Consistency):执行事务前后,数据保持一致,例如转账业务中,无论事务是否成功,转账者和收款人的总额应该是不变的;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访问数据库时,一个用户的事务不被其他事务所干扰,各并发事务之间数据库是独立的;

  • 持久性Durability):一个事务被提交之后。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是持久的,即使数据库发生故障也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3.不可重复读和幻读有什么区别?

  • 不可重复读的重点是内容修改或者记录减少比如多次读取一条记录发现其中某些记录的值被修改;

  • 幻读的重点在于记录新增比如多次执行同一条查询语句(DQL)时,发现查到的记录增加了。

幻读其实可以看作是不可重复读的一种特殊情况,单独把幻读区分出来的原因主要是解决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的方案不一样。

4.SQL标准定义了哪些事务隔离级别?

SQL 标准定义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用来平衡事务的隔离性(Isolation)和并发性能。级别越高,数据一致性越好,但并发性能可能越低。这四个级别是:

  • READ-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 :最低的隔离级别,允许读取尚未提交的数据变更,可能会导致脏读、幻读或不可重复读。这种级别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因为它对数据一致性的保证太弱。

  • READ-COMMITTED(读取已提交) :允许读取并发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可以阻止脏读,但是幻读或不可重复读仍有可能发生。这是大多数数据库(如 Oracle, SQL Server)的默认隔离级别。

  • REPEATABLE-READ(可重复读) :对同一字段的多次读取结果都是一致的,除非数据是被本身事务自己所修改,可以阻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幻读仍有可能发生。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的默认隔离级别正是 REPEATABLE READ。并且,InnoDB 在此级别下通过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和 Next-Key Locks(间隙锁+行锁) 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幻读问题。

  • SERIALIZABLE(可串行化) :最高的隔离级别,完全服从 ACID 的隔离级别。所有的事务依次逐个执行,这样事务之间就完全不可能产生干扰,也就是说,该级别可以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以及幻读。

5.MySQL的隔离级别是基于锁实现的吗?

MySQL 的隔离级别基于锁和 MVCC 机制共同实现的。

SERIALIZABLE 隔离级别是通过锁来实现的,READ-COMMITTED 和 REPEATABLE-READ 隔离级别是基于 MVCC 实现的。不过, SERIALIZABLE 之外的其他隔离级别可能也需要用到锁机制,就比如 REPEATABLE-READ 在当前读情况下需要使用加锁读来保证不会出现幻读。